近日,央視《新聞調查》播出了養老服務現場調查節目的第二期,聚焦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,引起了養老行業內外的很大反響。
在北京市區一家養老機構的家屬探視中,幾位老人聊著天。王奶奶91歲,是失智老人,也就是由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引發失憶和認知失調等癥狀的老人。
周安南是王奶奶的大女兒,也已經70多歲了。記者:我感覺您一直在跟她說話,您覺得這個對上茬兒了嗎,說的內容?
周安南:偶爾能對一下,但是很少。但是這個我已經很欣慰了,因為以前就幾乎是對不上。
記者:什么時候大媽出現這種情況的?
周安南:我們發現的時候是2013年,當時她是摔了,我就給她請了一個保姆。有一次她找不著假牙了,她就跟我說,我那個牙被保姆給偷了,我說這不可能,我說你看她滿口都是牙,她怎么能用你的牙。那個時候我就覺得不對勁了,就給她帶到醫院去檢查,一檢查當時就給診斷了,就是老年癡呆。
因為當時沒有藥,所以我也沒辦法,沒人的時候給她鎖家里,因為我們家是住一樓,她一開門就出去了,我就怕她走丟了,不是好多報道就是老人丟了。
她那時候還有意識,有意識的時候就是,她想出去,她就咣當那個門,使勁咣當門。然后那個鄰居有時候碰見我們,說你媽太可憐了。
1、失能失智老人需要什么樣的照護?
阿爾茨海默病目前還無法治愈,但是專業的照護可以減輕病情、延緩發展,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。而對于絕大多數病患家庭來說,無論是家人還是保姆,幾乎都不懂得專業的照護方法,面對老人的異常行為,往往束手無策。
在居家養老難以為繼的情況下,王奶奶的家人開始求助于養老機構。家中有一位失智長輩就可以讓一個家庭無所適從,而當失智長輩匯集在一起的時候,養老機構能給長輩們提供什么樣的照護呢?
映壽滙康養服務中心專門為長輩設置的“懷舊空間”,“懷舊”也是一種療法。
失智長輩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,就是他們最先失去的是近期記憶,所以他們往往會記得以前發生的事情,而不記得昨天或者剛才剛說過的話。
映壽滙專門為長輩打造的一個懷舊空間,那它就是通過這個環境的因素去刺激長輩,可以回憶起當時的這種感覺,他們會覺得這個才是他們熟悉的環境。
因為長輩的需求,是從安全感的需求、社交需求、以及上面的情感需求和個人價值的實現,這些都是有層次的。
那當他缺乏安全感的時候,映壽滙就要給他打造這樣一個有安全感的空間。
除了要具備硬件設施以外,還需要對長輩的心理和精神方面實施專業的照護。那么到底什么樣的照護才算是恰當的、專業的照護呢?
對失智長輩心理照護的基本原則,是嘗試用適合這些長輩的方式去溝通,逐漸走進他們的世界。這樣會有助于舒緩長輩的情緒,讓他們有安全感,同時也有助于整個團隊照護工作順利進行。
映壽滙康養服務中心主要是由醫護部和介護師,分別負責長輩的醫療和生活精神照護。介護師團隊赴日本研修學習先進的介護理念和介護技術,創造性提出“北元介護”、“自立支援”、“循環陪護”等康養新模式。映壽滙康養服務中心配套現代化二級康復醫院,圍繞長輩需求,打造??瓶祻?、健康管理、舒適睡眠三大特色。智慧遠程醫療實現了線上問診、線下診療、遠程手術的三維融合。小病不出戶、慢病不離園、大病直通車。在長輩與優質資源之間,搭建起一條生命綠色通道。
2、養老專業人才如何養成?
根據民政部門的統計,目前全市在崗的養老護理員中,30歲以下占14%,30至40歲占24%,40至50歲占44%,50歲以上占18%,年輕人與中年人數量相差懸殊。而隨著養老機構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,急需吸引文化程度更高、學習能力更強的年輕人加入。
現在的養老機構和相關院校,正在致力于將專業化推向深入。但是在更大的范圍內,養老的專業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。
養老服務隊伍缺人,尤其缺專業性人才,是當下面臨的基本情況。據統計,2019年度全國老年服務與管理高職專業點數179,在校生19709;中職專業點數198,在校生29937。不到50000名的專業人才,他們所要面對的養老現狀卻是嚴峻的。
截至2019年底,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約1.76億,較上年新增945萬人,占總人口的12.6%。預計可能到2022年左右,我國65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14%,將正式進入“老齡社會”。
山東康養職業學院是省內規劃的第一所康養類高職院校,項目順應健康中國2030的國家戰略,響應“醫養健康”十強產業導向。
學校立足山東、面向全國,充分發揮愉悅家紡有限公司企業辦學優勢,堅定走產、學、研深度融合之路,專業鏈、人才鏈、產業鏈、創新鏈、智慧鏈五鏈融合。學校定位民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,開展高職全日制大專學歷教育、短期技能培訓,以醫養健康特色專業為龍頭帶動相關專業群發展,重點打造康養服務技術、康養設備智能制造技術、食藥生物技術及服務于醫養健康產業的新商科與文創四大專業群。
學校面向醫養健康產業與市場,培養德、智、體、美全面發展,具有豐富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,具備良好職業生涯發展基礎和職業道德,具有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,能適應醫養健康崗位生產、服務、管理一線“干得住、技術精、有溫度”的技術技能人才。
現在在養老機構當中,其實對照護人員來說,負擔最重的就是一些體重比較重的長輩的搬運、轉移,映壽滙康養服務中心引進日本先進的移位設備,改變傳統的單純人力搬運,把長輩整個放在吊帶里面,然后用遙控器就能夠控制它上下和轉動,這樣大大地節省照護人員的體力,讓長者更加舒適的移乘,減少不適。
除了移位機,還有為失能長輩服務的智能便潔器、全自動洗澡機等設備。
映壽滙康養服務中心引進日本洗浴設備,既能滿足自理長者淋浴的需求,又能滿足半失能長者的洗浴需求。60秒進水功能和50秒排水功能,快速注水排水,能夠減少長者等待的時間,避免感冒著涼和情緒焦躁;同時在等待進出水過程中,可使用肩部花灑淋水,減少身體上下溫差太大產生不適;浴缸底部帶有噴流功能,能夠進行水流按摩,刺激神經末梢,促進血液循環,達到水療的效果。
映壽滙康養服務中心使用的智能便潔器,內部芯片來自于日本,選擇自動模式,傳感器就會自動區別感應大小便??梢?4小時智能化處理大小便,安全可靠。2秒自動感應功能,可自動處理排泄物,自動微風送風,清潔并干燥患者,整個過程中無需動手,也無異味產生,更有靜音設計堅持,無任何不適感。這款智能便潔器,采用特殊醫用級硅膠材料,柔軟、彈性好、耐扭曲不變形,與人體接觸,對皮膚無任何刺激,進而達到了防褥瘡的效果。24小時連續粘貼也不會給人體帶來傷害。
3、養老院應該是怎樣的?
12年前,田奶奶的老伴突發腦梗。兩年后,她看到自家附近新建了一家養老院,就趕緊把老伴送了過來。
田萬萍:連住院帶在家里邊兩年,然后這兒正在改造,我正好買菜去,我說干嗎,建養老院,我噌地就竄進來了,我就跟那師傅說我報一名。
記者:您當時怎么決心這么大,當時就打定主意了說肯定得送養老院?
田萬萍:當然得送養老院,我那時候老教畢業班,也沒工夫照顧他。
田奶奶83歲,和老伴同齡,她和老伴退休前都是教師,所住的和平里社區是個老社區,有很多老人。2011年,田奶奶家附近新建的這家專業護理型養老機構,首開寸草和平里院,設計容量有100個床位,規模上屬于開在社區里的小型養老院。和平里院在開業前就已經登記了六七十人,開業后八個月住滿。在田奶奶看來,這種家門口的養老院是剛需。
田奶奶說,比起在郊區那些地方更寬敞、活動更豐富的養老機構,他們更需要離家更近的、護理更專業的機構。田奶奶老伴所在的養老機構負責人王小龍因為自己的切身經歷,很早就注意到了這種需求。
北京首開寸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小龍:我父親是2010年,也就是我開辦養老院的那一年去世的,他就是老年失智。失智以后,醫院不能收,家里也換了很多個保姆,也是解決不了。于是我就到北京市很多地方去找這個養老院,根本就找不著。后來怎么解決,實際上還是“賴”在了醫院。我創辦養老機構,我是希望能夠創造一個模式。我們一直在強調機構養老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。居家的大部分老人應該是活力型的老人,我們鼓勵他們在家養老,通過我們這個社區里的養老院,或者叫養老照料中心,上門給他們提供服務。當他們失能失智了以后,我們又把他們接到機構里,然后進行這種專業的照護。
所以我們提出叫“融合式養老”,我們是希望把居家養老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有機地融合在一起。也就是說我們在社區附近或者社區里建一個小型的養老院,但是我們同時輻射居家,同時我們又把整個的這個社區的資源,比如說附近的醫療資源、生活服務資源、志愿者資源,有機地融合在一起。我們一定讓他就近養老,家門口的養老院。
映壽滙康養服務中心全力鋪設養老社區、機構、日間照料、護理院四大類養老項目,超越了單純的養老社區,突破了中國傳統養老模式。映壽滙配備國內知名養老專家,融匯國際專業的照護及日本先進的介護技術,創造性提出“北元介護”、“自立支援”、“循環陪護”等康養新模式。
在映壽滙,適老化的家居設計,為長輩打造了一個舒適、安全的家;每項服務都有統一標準,讓長輩享受始終如一的生活體驗。
對于失能失智老人來說,進入機構有人照料只是第一步,在這之后,怎樣做才能讓他們的每一天盡可能地成為不失尊嚴的、有質量的生活呢?
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 李紅兵:有些觀念也是要刻骨銘心地在他們的執行當中的。你比如說我們幫助老人是完全替代他嗎?我們幫助他一定不是替代的概念,一定是我在旁邊呵護你,就像泰戈爾那首詩一樣,我是站在黑暗陰影當中的那個人,你在前面走,我隨時保證你的安全。
一定讓他要盡可能去挖掘自身潛有的能力,甚至配備相應的一些器具、輔具,讓他借助這些又恢復自立和自理,而這個對老人來講是最大的價值,也是他最需要的。一味的替代、一味的幫忙,實際上是把老人反而引向了相反的一個方向了。
映壽滙康復中心打造以精準評估、對診治療、優質護理、中西醫結合為特色的一體化康復模式,引進日本OG康復系統、韓國inbody人體成分分析儀、康復機器人、懸吊系統、天軌步態訓練系統等國際先進的康復設備,設有康復評定室、運動療法室、物理因子治療室、中醫治療室等總面積達4000余平方米的康復訓練場地,圍繞神經康復,疼痛康復、運動損傷康復、亞健康康復、產后康復、骨與關節康復、老年慢病康復七大類??瓶祻?具有欣悅特色的300余項康復治療項目,應用PT、OT、ST等先進的現代康復技術,結合傳統的中醫推拿、針灸、埋線、艾灸、筋膜等理療方法,對腦卒中及腦外傷所致的偏癱截癱和頸肩腰腿疼,對植物狀態的患者有獨到的康復治療方法;利用假肢、矯形器、語言交流試聽居住及工作環境的調節控制等康復工程技術手段,幫助殘疾人最大限度的開發潛能。運用現代康復、中醫理療及漢方精華,著重打造的由??漆t師、康復醫師、康復護理師、康復治療師、康復工程師、營養師組成的專業康復團隊,對患者提供持續性康復管理服務。